陈德善:退休后变身婚姻家事“拆弹专家”
“德叔”调解工作室坐落于肇庆市广宁县人民法院新楼法庭的家事少年调解(和解)中心内,是每位当事人立案前的必经之地。
“德叔”名叫陈德善,过去他是广宁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庭长、一级法官,现在他是广宁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也被大家亲切称为婚姻家事矛盾纠纷的“拆弹专家”。
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陈德善入选“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名单”。
面对一桩桩“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纠纷,如何从杂乱无章的情绪化语言中捕捉心理、梳理脉络、厘定责任,德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陈德善正在进行调解工作。图源广宁发布
从刚性执法到柔性说理
推开调解工作室的大门,一幅幅色彩明艳、风格轻快的儿童画作点缀着墙壁,原本坚硬的地板被细心铺上了泡沫地垫,上面堆满了小汽车、毛绒公仔等各式各样的玩具。靠墙的书架很矮,刚好是三岁儿童能够轻松触及的高度。
然而,与这样温馨的装潢风格不同,调解室内的气氛略显紧张,两名当事人相向而坐、相互指责,眉宇间满是焦躁。“你们再这样吵下去也吵不出个结果,一个接着一个说,让我给你们分析分析。”德叔坐在调解员位置上,一边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一边耐心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
“德叔”调解工作室。图源广宁发布
新楼法庭是广宁县人民法院的家事少年法庭,专门审理离婚、抚养、赡养等一系列家事案件以及涉未成年人案件,致力于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家事案件越来越多,如果每一起都经由审判员裁判,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更加高质高效解决群众的诉求,新楼法庭特别成立诉前调解室,为前来立案和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提供了多元化解决纠纷的途径。在收到诉讼材料后,调解员会联系当事人前来调解,若调解失败,再转由法庭立案审判。
2016年,新楼法庭开始招聘调解员,刚退休的陈德善赋闲在家,他便动了“重出江湖”的心思。
过去,陈德善是一名基层老法官。从业几十年,从民事法庭到经济法庭再到立案庭,陈德善辗转过多个领域,但他认为最难做的还是现在这份调解工作。“法律讲究证据,调解却充斥着大量的情理。”陈德善说,前来调解的当事人常常缺乏确凿的证据,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双方都有理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柔性说理。
刚从事调解工作时,他还不是很适应这种从“刚”到“柔”的工作模式转变。“新楼法庭的同事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也逐渐找到了法律工作和调解工作之间的平衡点。”退休法官与法庭是“背靠背”的关系,调解工作本身需要依据法律法规来完成,曾经在法院系统内部的工作经验成为了他的优势。“通过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教育,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能建立信任,沟通也会更加顺畅。”陈德善说。
随着调解工作越做越好,大家对德叔认可度也越来越高,2019年9月,以其名字命名的肇庆市首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德叔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自此,一个相对完善和有效的诉调对接机制在德叔调解工作室与新楼法庭之间形成。
吵吵闹闹进来,安安心心回去
目前,德叔调解工作室由一名老法官和一名法院退休职工组成,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调解流程却很规范。
摆放整齐的卷宗。图源广宁发布
收到法院委托的家事案件诉前调解后,调解员会开展夫妻感情、家庭暴力等情况调查,陈德善介绍,“我们一般会电话通知当事人前来调解,但有的人不愿意来,有的甚至连电话也不接。”
如果双方愿意坐下“讲和”,陈德善便会通过“家访式调解”“背靠背调解”等方式掌握情况,了解清楚双方离婚的理由事实、最迫于解决的核心问题,制定“一案一策”诊疗方案,继而“对症下药”。
“所谓背靠背调解,就是对两位当事人进行分开调解,一方面能了解清楚更多事实真相,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情绪过激的情况发生。”陈德善说。遇到有当事人不便走动等特殊情况时,他也会前往对方家中,实地观察当事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进行家访式调解。
成功的调解并非一味劝和,妥善解决当事人的核心诉求才是关键。“俗话虽说‘能拆一座庙,不毁一个家’,但如果双方能在处理好孩子抚养权、抚养费等问题的情况下分开,我觉得也是一次成功的调解。”陈德善说。
在采访中,“孩子”一词曾多次出现在他的回答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孩子,最需要落实的问题也是孩子。为了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将伤害降到最低,陈德善会要求当事人双方在孩子的生活、学业等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并将具体做法写进调解书里。遇到当事人双方都无力抚养孩子的情况,他也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比如在一起离婚纠纷中,一男孩因户口缺失入学困难。为了让孩子有家可回,有学可上,德叔和新楼法庭的法官们多方奔走,一边联系男孩的祖母,迁回户口,解决入学问题,一边联系慈善组织,帮助男孩妥善解决基本的生活温饱问题。该案例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评为广东省百件优秀妇女儿童维权案例。
陈德善认为,干好调解工作没有什么所谓的“诀窍”,更谈不上可供复制传播的“经验之谈”,最重要的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去切实解决当事人的核心问题。“我喜欢用方言俚语来开展工作,这样更接地气,群众也会更信任你。”
近年来,德叔调解工作室获评广东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示范点。截至2024年末,德叔调解工作室累计受理案件1742宗,调解成功1252宗,调解成功率高达70%,调解家事纠纷成效显著。
培养一个,引领一群,带动一片
“家事调解,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关乎当事人人生关系的重大转折,必须盯得更紧、跟得更细。”调解工作结束后的两到三个月里,陈德善会定期回访,核查抚养权、抚养费等问题是否落实到位。遇到一方不愿意给抚养费的情况,他也会指导另一方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我的工作出发点就是让小孩子有家可回,至少能保证最基本的温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家庭琐事到家庭教育,时代的变迁让家庭在社会中的角色愈发重要。为了长期跟踪父母离异后儿童的成长情况,最大程度为儿童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2024年3月7日,肇庆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广宁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成立。
广宁县人民法院和广宁县妇联共同出台《关于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的工作方案》和《关于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保障儿童权益。
“法院+妇联”两位一体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网络,能充分发挥双方在审判执行、组织家庭实践活动等工作上的职能作用和优势,一体化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宣传教育,夯实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基础。
培养一个,引领一群,带动一片。通过陈德善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退休法官正在加入广宁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的队伍,汇集银发力量。
2022年6月,广宁县人民法院“法晖”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的名字“法晖”,取谐音之“法徽”,既蕴含司法权威,又意指退休法官如同夕阳的余晖,不忘为民初心,持续在化解矛盾解纷中发挥余热。
目前,“法晖”工作室返聘了4位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作为调解员,自2022年6月份成立以来,已接收法院委派的调解案件4932件,调解完成4787件,调解成功2601件,调解成功率为54.33%。
接下来,广宁调解力量将继续下沉覆盖到村、社区一级,着力让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土地争议就地及时化解,筑牢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广宁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佘艺说:“德叔调解工作只是一个前站,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德叔的带头模范作用,让更多的退休法官愿意参与到调解工作中,发挥、传递银发力量,助力推动法治广宁建设。”